古 城 飘 红
古 城 飘 红
——十八大以来襄阳做强党校特色侧记
李家武
(入编中共中央党校大型纪实通讯专著
《春潮——十八大以来党校事业大发展纪实》(上、中、下卷);
2016年11月26日《襄阳日报》一版配发编者按刊发;
中共湖北省委党校《干部教育报》2017年2月15日转发)
[题引]
回望,让我们把镜头聚焦北京:
这就是党的十八大之后,召开的首次全国党校工作会议。
春风拂面来,迎来花儿开……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七位常委出席会议。中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讲话和《意见》,共同传递出一个核心信号。那就是:党校姓党。
怎样才算党校姓党? 如何做强党校特色、厚植党校姓党?
追赶梦想潮,涌潮逐浪高……
今天,不妨邀您一起看看,为《春潮》而作:
古城飘红——十八大以来襄阳做强党校特色侧记。
“襄阳好风日,华夏山水城。文武交汇地,古今皆中心。产业强给力,都市盛愿景。文化韵天下,绿色圆复兴。”
古城襄阳,赋有2800多年——“人杰地灵、人文荟萃”的悠久历史;“南船北马、七省通衢”的区位优势;“山水名城、一心四城”的自然美景……
在襄阳古城的核心区域,有一座颇具历史人文底蕴的文化旧址,这就是始建于清朝雍正年间的襄阳书院。历经风雨沧桑,情缘古城襄阳。如今,屹立在书院旧址之上的是党的“红色学府”——中共襄阳市委党校。
“姓党”是党校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是贯穿党校发展史的一条主线,是党校永远的标识。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北省襄阳市以《*党校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准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改革为牵引,奋力与地位相匹配,不断探索创新,做强党校特色,厚植党校姓党,为服务“两个中心”(省域副中心城市、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四个襄阳”(产业襄阳、都市襄阳、文化襄阳、绿色襄阳)和推进“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做出了应有贡献。
十八大以来,古城飘红,中央党校和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多位领导先后莅临襄阳检查指导党校工作,参与授课。市委党校工作经验分别被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和《党校工作通讯》刊发推介,并被《中央党校网》《中国社会科学网》和《人民网》《党建网》《求是网》《光明网》等多家主流媒体转载报道。
十八大以来,古城飘红,在全省党校系统工作会议上,市委党校就教学改革相继作典型发言,得到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陶良虎的多次点赞。在全省党校系统决策咨询工作推进会上,市委党校新型智库做法相继作典型交流,反响良好。
十八大以来,古城飘红,市委党校先后获得全市“示范基层党组织”“全市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全市县级领导班子综合考评优秀单位”“全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优秀单位”“党建先进单位”“文明单位”“平安单位”等60多项(次)市级以上荣誉和表彰。
2015年9月初至11月初,省委党校和市委选派时任常务副校长黄进到中央党校参加为期2个月的学习培训。培训期间,先后就市委党校教学改革、科研智库建设的经验做法,2次作大会交流发言,广受好评。
“扎实开展市场大学系列培训,培训经验得到省委书记李鸿忠批示肯定;抓好干部在线学习,被省委组织部评为先进单位;市县党校办学改革建设全线提质提速,市委党校工作得到中央党校和省委党校肯定。”
——这是2016年3月3日,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党校校长成佳刚在全市组织部长会议上讲话的一个侧影。
做强党校“部门特色”
厚植“一个主体”党委责任
[春风拂面来·精神篇]
怎样才算党校姓党?
“归根到底一句话,就是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首先要把党的旗帜亮出来,让党的旗帜在各级党校上空高高飘扬”……
这,无不让古城飘红;这,在襄阳竞相呼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是办党校管党校建党校的主体,党委书记是办党校管党校建党校的第一责任人”。
这,在党校发展史上第一次十分清晰地明确了办党校管党校建党校的责任主体。
[迎来花儿开·思考篇]
精神的指引,迸发出思想的火花。
党校是党的学校,党校姓党名校,姓党是政治属性,名校是职责定位。办管建好党校的责任主体是各级党委,这是体现党校姓党的根本要求。
——党委怎样办好党校?
检验标尺是,看党校建设的规划、班子建设、干部队伍结构与素质等党校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否科学,是否适应干部教育培训的需要等。
——党委怎样管好党校?
检验标尺是,看党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智库建设以及学员在校学习状况与效果如何。
——党委怎样建好党校?
检验标尺是,看党校经费投入、软硬件建设、后勤保障是否到位。
——党委书记是办管建党校的第一责任人。
在各级党校发展中,大部分地方党委履行办管建党校责任较好,但也有部分地方特别是一些县级党校工作过去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想起来才要、忙起来不要”的问题。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追赶梦想潮·行动篇]
如何做强党校“部门特色”、厚植党校姓党?
回望,让我们把镜头聚焦古城襄阳:
如何坚持党委办党校、管党校、建党校,让党校发展得更有力更有效?
2014年7月,市委印发《2014-2017年襄阳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襄发〔2014〕12号),明确提出要加强市县两级党校建设,进一步巩固教育培训主阵地。
2014年11月,市委办印发《关于推进全市县级党校改革建设的意见》(襄办发〔2014〕39号),进一步推动党校办学水平达标工作。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党校校长成佳刚经常听取党校工作汇报,多次深入党校调研指导,切实解决党校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同时,进一步加强党校干部队伍和师资力量建设,通过交流、提拔,选优配强党校领导班子。一次性优中选优配备5名教研室主任,有效地推动党校学科建设。突出创新引领,在人员参公的基础上,打通教师职称评定通道,采取评聘分开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上讲台、搞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十八大以来,古城飘红,襄阳全面理解和把握“党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这一《条例》对党校特色的法理定位,激励党校要“办得更好,办出品牌,真正办成与襄阳的政治经济地位相匹配的党校”。
[涌潮逐浪高·经验篇]
“法理有保障,有为才有位”——市委党校认真分析把握与新时期党的干部教育事业对党校建设的要求相比,党校的“部门特色”“系统建设”“业务指导”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等现状、特点,立足于新的实践,重点在赢得“三给力”新局面上做好文章,做强党校“部门特色”,让党的旗帜在党校上空高高飘扬。
——院校合一,赢得党委重视给力新局面。
怎样加强党委对党校的领导?
市委高度重视,极大支持,为全市党校建设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市委常委会定期专题研究党校工作,并决定将党校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年底考核目标体系。
十八大以来,古城飘红,市委书记带头,市“四大家”领导先后到党校与学员座谈交流、参与授课、为学员作报告30多人次。
目前,市委党校与行政学院合二为一,与市委统战部共办市社会主义学院。2014年7月,全省市(州)社会主义学院建设现场会在襄阳召开。市委党校与市委统战部共办社会主义学院、培训党外干部经验在大会上推广,得到时任省委常委、统战部长张岱梨的肯定。
——改革达标,赢得业务指导给力新局面。
党校系统的整体建设是党校事业发展必然规律的要求。如何创新完成好党校业务指导的职能任务?
市委以落实省委《关于推进县级党校改革建设的意见》为契机,加大督办落实力度,市委组织部先后牵头组织召开全市县级党校改革建设推进会和现场会,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党校校长成佳刚都莅临会议,安排部署,并与各县(市)区委书记签订《襄阳市县级党校办学水平考核评估工作责任书》,确保7家县级党校顺利通过评估达标。
针对市委党校、市直机关工委党校、市团校等多家培训机构并存,多头培训、重复培训的问题,市委决定并于2014年将其合并到市委党校;鉴于城区党校办学实力较弱、不具备办学条件,市委决定并于2015年将樊城区、襄城区2个城区党校予以撤销整合,相关培训任务由市委党校承担。
鉴于市委党校办学条件不优、设施设备老化等问题,市委决定每年经费预算2000多万元,并逐步加大对党校办学的投入力度,改善党校办学条件。目前,行政经费(含工资、办公费)按同级党委工作部门的标准由市财政核拨,培训经费已按照年度培训规模和标准纳入党校年度财政预算。纳入市委党校培训的学员已实行免费培训(含培训费、食宿费)。
2014年,推进县级党校改革建设的做法得到省委党校肯定,并于《工作通讯》第8期专刊的形式予以推介。
——抓好党建,赢得服务保障给力新局面。
抓好党建是最大的政绩。怎样把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作为党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保障?
市委党校以党建为推力,履行好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用制度规范党校机关管理运行,用精细化服务提升党校形象。
十八大以来,古城飘红,市委党校全新姿态抓班子带队伍,校委躬身示范,统筹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严”集中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持续深入改进作风。
2015年,在全市“两严”集中教育培训班上,市委党校作典型发言,得到与会领导的广泛好评。在认领微心愿活动中,通过多种形式结对帮扶,得到帮扶社区和群众的认可,赠予党校“敬业爱民、为民解忧”的锦旗。
做强党校“学校特色”
厚植“两门主课”教学布局
[春风拂面来·精神篇]
怎样才算党校姓党?
“归根到底一句话,就是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首先要把党的旗帜亮出来,让党的旗帜在各级党校上空高高飘扬”……
这,无不让古城飘红;这,在襄阳贯彻执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校工作的重心必须是抓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意见》指出:突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主课地位。
党校要发展,必须坚持“特色立校”,形成“理论武装、党性教育、能力提升”的培训工作格局。
[迎来花儿开·思考篇]
精神的指引,迸发出思想的火花。
理论教育是根本,党性教育是关键。在教学布局中体现党的意志是党校姓党最直接、最重要的反映。
——党校课堂上讲什么?
过去虽然也在讲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性教育,但在有些地方党校,主课地位并不突出,在少数党校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成了点缀,知识、技能、兴趣等方面的课程占了相当比例,造成主课不“主”、主课虚化的现象。《意见》强调主课地位要“突出”,并且“是党校教学最重要的任务,是必须重点抓好的教学内容”。
——对党校主课作了哪些数量上的规定?
在市(地)级以上党校教学安排中主课不低于总课时的70%。各级党校每个主体班次都要设置专门的“党性教育单元”,针对不同班次的学制长短安排充分的教学内容和时间,确保党性教育课不低于总课时的20%。这样,就为党校教学改革和教学布局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追赶梦想潮·行动篇]
如何做强党校“学校特色”、厚植党校姓党?
回望,让我们把镜头聚焦古城襄阳:
如何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质朴的语言、深入浅出的道理感染和打动每一位学员?
十八大以来,古城飘红,襄阳全面理解和把握“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这一《条例》对党校特色的性质定位,把党校办成学习、研究和宣传党的重大战略思想的重要阵地,使之成为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
[涌潮逐浪高·经验篇]
“讲坛有纪律,当好扬声器”——市委党校抢抓机遇,围绕中心转、跟着党委干,对标点穴,切点突破,重点在强化“三个一”功能上做好文章,做强党校“学校特色”,让党的旗帜在党校上空高高飘扬。
——坚定“第一要务”,抓好理论武装。
党校是唯一一所以“党”命名的学校。怎样发挥党校大张旗鼓地宣传党的重大战略思想的重要阵地作用?
十八大以来,古城飘红,市委党校聚焦党情、市情、民情,改革重构学员必修课程体系,推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等6个全新专题讲座,纳入各类20多个培训班、轮训班次的主课教学中,纳入深入基层开展理论宣讲的重头戏,进行深度解读,真正让党的基本理论入脑入心,根植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跟党走。
——坚守“第一责任”,抓好党性教育。
党校的培养对象是干部,本身具有相应的政治素质自觉。但原有的政治素养及意识元素,也随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大背景,在经受着考验和选择。
十八大以来,古城飘红,市委党校立足实际,以“三严三实” (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和“四有”(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为重点内容,强化学员入学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政治纪律教育、法律法规教育、警示教育、廉政教育。
如何融化消除学员在特殊环境从政所产生的思想杂质,修正人生航向?
市委党校先后与襄南监狱、襄阳革命烈士纪念馆等7个地方(单位)共建党校现场教学基地。通过邀请先进典型作报告、赴襄南监狱听服刑人员忏悔思过等多种手段,启发其清醒头脑,更好地担负起党和人民的重托。
——坚持“第一需求”,抓好能力提升。
干部成长、党校教育,都有其自身内在规律。由于生长环境不同、教育背景不同、生活经历不同、工作需要不同……这些不同,本身就导致了党员干部对于知识的需求不同。
怎样坚持把党的自身建设需求、党的事业发展需求作为第一需求,着力提升学员的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
市委党校结合学员培训需求调查结果,调整主体班次设置和学制,探索实行了“组织需求、岗位需求、个性需求三位一体,点名调训、在线学习、自主选学多措并举”的新模式。常年培训主体班次在20个、1000人左右;开展专题培训、任职培训、对外培训等各类培训人数达6000人次。每年仅“点师授课”、“送课上门”就达30场次,受众1万多人次,实现了规模培训、全员培训。为党的事业培养出大批“靠得住、有本事”的党政干部。
十八大以来,古城飘红,重培训、提能力之风气,在襄阳悄然兴起。以党的旗帜为旗帜,“忠诚、为民、务实、清廉”,无不让学员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做强党校“科研特色”
厚植“三个坚持”智库资政
[春风拂面来·精神篇]
怎样才算党校姓党?
“归根到底一句话,就是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首先要把党的旗帜亮出来,让党的旗帜在各级党校上空高高飘扬”……
这,无不让古城飘红;这,在襄阳掷地有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校姓党,决定了党校科研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展开”、“党校要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智库”。
科研是党校发展的生命线,是党校教育的一项基础性和先导性工作,也是党校发展的软实力。
[迎来花儿开·思考篇]
精神的指引,迸发出思想的火花
党校因党而立、因党而兴、因党而强。党校科研要为党的理论创新服务,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一问科研坚持什么?
党校科研要坚持在党的思想理论研究方面有所作为,为坚持和巩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出积极贡献。
——二问科研坚持什么?
党校科研要坚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加强理论总结和理论创新,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作出努力。
——三问科研坚持什么?
党校科研要坚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党委和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及时反映重要思想理论动态,提出有价值的对策建议。
党校科研,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往往科研归科研,决策归决策,二者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没有实现党校科研向新型智库的转型。
党校科研向新型智库转型任务艰巨,也颇具潜力。
[追赶梦想潮·行动篇]
如何做强党校“科研特色”、厚植党校姓党?
回望,让我们把镜头聚焦古城襄阳:
如何弥补科研“短板”、构建“大科研”架构?
2014年11月,市委党校出台了《关于加强党校系统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同时配套出台了《新型智库建设成果奖励暂行办法》。
十八大以来,古城飘红,襄阳全面理解和把握“党校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这一《条例》对党校特色的功能定位,把科学研究作为党校教育的基础,发挥党校在党委和政府决策中的思想库作用。
[涌潮逐浪高·经验篇]
“智库破难题,资政谋发展”——市委党校牢固树立改革创新的理念,把党校科研“三个坚持”方向和“四个服务”职能,既作为时代对党校的新期盼,又作为党校人自我加压、关注民生、服务实践、服务决策等功能空间的新拓展,重点在推进“三个一体化”上做好文章,做强党校“科研特色”,让党的旗帜在党校上空高高飘扬。
——在科研改革上,推进“教、科、资一体化”。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党校教育的特色。但以往更多的是要求学员联系实际学习理论,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如今则要求教员也要身体力行深入调查研究,以研究报告或科研成果的形式向党委政府实际工作提出有益的、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
怎样力促课题进课堂,进入决策层,实现教学、科研、资政三者互为结合、互为促进?
市委党校注重发挥教师的理论优势和学员的实践优势,吸纳学员力量,引导、加强与教学内容或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有密切关联的课题研究。组织撰写的《关于襄阳旅游业发展的几点思考和建议》,得到时任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君正同志的批示。课题《深入挖掘关公形象文化内涵充实提升“一城两文化”品牌价值》,经市委领导批示,市委政研室于2015年3月《内部参阅件》第10期印发相关部门研用。
——在科研体制上,推进“联、合、协一体化”。
如何获取第一手资料、形成开放合作的“大科研”机制、发挥系统资源优势?
市委党校着力加强与实际工作部门的联系,加强与国内外学术界的合作与交流,加强与党校系统的协作。
在联系上见成效,联系实际积极参与全市性重大活动、中心工作,一线实践、一线思维,形成的《襄阳市着力办好“市场大学” 以理念能力转型升级助推改革发展竞进提质》经验材料,获省委书记李鸿忠同志批示后,于2015年3月印发全省参阅。
在合作上见成效,合作完成的课题《执政资源向基层组织倾斜问题研究——以襄阳市的实践探索为视角》获全国党建研究会“二等奖”、湖北省委组织部“一等奖”。与市委政研室、市社科联及大专院校合作,每年至少召开一次理论研讨会,精选理论研究成果均在50篇以上。
在协作上见成效,与省委党校协作设立的课题《湖北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研究》等均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同时,切实加强对县(市)区委党校科研指导,围绕本地实际设置科研课题。2015年,5家县(市)区委党校的调查成果均得到当地主要领导的批示,有的纳入领导的决策视野,有的转化为实际工作部署。2家县委党校学员的调研成果,也多次得到当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开拓了党校智库的新境界。
——在科研项目上,推进“申、做、推一体化”。
怎样以科研项目为枢纽,搞好科研管理?
市委党校放开思路,推行科研项目申报、做优、推介一体化。
在课题申报上有提高,先后参与立项课题16个,其中省级以上课题5个。
在做优精品上有突破,注重办好《襄阳论坛》刊物,先后获全省党校系统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1个、“三等奖”4个,一批调研成果相继进入市委、市政府决策视野。时任常务副校长黄进参与撰写的《王运福工作法调研报告》得到省委书记李鸿忠,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国生等领导批示;撰写的《厚植党校姓党的五点启示》一文,中央党校《中国干部学习网》于2016年3月10日全文刊载后《学习时报》予以刊发。
在成果推介上有影响,多名党校专家学者亮相新闻媒体,积极参与“报告解读”、“市民问政”等专题活动,发出党校的声音,扩大党校影响。
十八大以来,古城飘红,市委党校相继发表科研理论实践文章300多篇。其中,国家级刊物(媒体)30多篇。科研成果获得省、市领导批示近30次。在市级以上媒体宣传报道党校工作情况、经验做法等150多次,其中中央党校《学习时报》5次、省委党校《干部教育报》16次,有效提高了党校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做强党校“培训特色”
厚植“四铁干部”办学目标
[春风拂面来·精神篇]
怎样才算党校姓党?
“归根到底一句话,就是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首先要把党的旗帜亮出来,让党的旗帜在各级党校上空高高飘扬”……
这,无不让古城飘红;这,在襄阳落地生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于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
党校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校是党教育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一大政治优势。
[迎来花儿开·思考篇]
精神的指引,迸发出思想的火花。
党校姓党,是党校的本质定位和根本原则。党校要植根于党校姓党这一性质和定位,高举旗帜,明确责任,提升教学水平,为培养造就“四铁干部”作出贡献。
——铁一般信仰,党校干什么?
党校要通过设置相当数量的读马列、学党史、讲经典、温毛泽东思想等主课,教育引导干部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发自内心的信服和尊崇。
——铁一般信念,党校干什么?
党校要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研究与教学,培养干部增强“三个自信”。
——铁一般纪律,党校干什么?
党校要通过打造党章精品课程,狠抓党规党纪学习教育,引导学员守住党规党纪底线,自觉用党章党规党纪约束自己的言行。
——铁一般担当,党校干什么?
党校要把敢担当、能担当、善担当作为党员干部必备的素养和品格来培训和引导,培养教育引导干部始终做到“敢作敢当、善作善成”。
[追赶梦想潮·行动篇]
如何做强党校“培训特色”、厚植党校姓党?
回望,让我们把镜头聚焦古城襄阳:
如何增强开放意识,坚持开放式办学、互动性办学?
十八大以来,古城飘红,襄阳全面理解和把握“党校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这一《条例》对党校特色的职责定位,坚持把质量立校作为党校工作的重要抓手,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涌潮逐浪高·经验篇]
“教学为中心,改革无止境”——市委党校突出“教什么、谁来教、怎么教、教得怎么样”,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常态化 ,重点在打造“三化法”品牌上做好文章,做强党校“培训特色”,让党的旗帜在党校上空高高飘扬。
——科学设计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程,做到内容结构化。
党校上课的内容如何跟得上时代,跟得上节奏,坚持素质与能力并重?
市委党校紧紧围绕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建设,坚持按需培训,优化教学布局,将市委十二届九次、十次、十一次、十二次全会精神作为重点教学内容。
完善时政学习、市情研究、能力素质、党性锻炼等4大教学版块,不仅注重对传统内容知识课程的丰富,同时大胆引进新课程,优选能够贴紧时代前沿、解决当前矛盾的好课程,每年教学专题更新率都在50%以上,推出了一批在党校系统内外受欢迎、叫得响的精品课程。
——科学调整教学模式和组织形式,做到方式多样化。
怎样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解读“普通话”,说好“襄阳话”?
市委党校以10期全市科级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轮训班为先例开展大规模培训;以2期全市县级干部学习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精神轮训班为先例开展重点培训;以全市党政领导干部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推进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建设培训班为先例开展专题培训;以全市文化班赴安康、汉中、十堰学习培训为先例开展走出去培训;以新疆精河班到襄阳市委党校培训为先例开展请进来培训。力求各类培训接地气、变鲜活。
针对绝大多数干部在参加党校培训之前,存在理论、实践困惑的实际,在教学改革中注重以服务实践、指导实践、推动实践为着力点,以“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为原则,开设10多个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色课程,增强解惑功能。
针对党校的培训对象都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满堂灌的授课方式,没有一线调研、亲身体验、脱离实际的枯燥讲学,很难打动学员,很难讲出精华和精彩,而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实际,在教学改革中鼓励、倡导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做到科研先行。
在教师全员推行课题式、互动式教学,大力提倡案例式教学,适当增加现场情景体验式教学,实行“2+0.5”模式教学法,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生动性明显增强。
——科学改善教学管理和学员考用,做到管理制度化。
如何把纪律挺在前面?
市委党校坚持严以治校、严以施教、严以管理,以人为本,运用刚性化制度和人性化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在抓好教师质量化、细节化、标准化管理的同时,认真执行中组部《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的规定》,严格日常管理、严明校规校纪。
实行县级、科级组织员跟班制度,对每期主体班学员在组织部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档案,把干部培训、考核、使用有机结合起来。党校与组织人事部门密切结合,做好学员在校期间的考核鉴定;把学员的学习、党性修养、遵守校规校纪等情况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之一。
十八大以来,古城飘红,市委党校校风、教风、学风持续向好。
[后记]
党校姓党,党校就要有党校的样子。
怎么样才算作是党校的样子?
一串串飘红篇章,好似诗情画意般优美的印记:党校的“部门特色”“学校特色”“科研特色”“培训特色”……
这些红色元素构件,勾勒出了“党校样子”最基本的底色。
做强党校特色是一篇大文章,厚植党校姓党是一个大课题。
春潮烂漫借东风,百舸争流满堂红。
衷心祝愿古城襄阳:让党的旗帜高高飘扬,将党校特色越做越强!
衷心祝愿襄阳市委党校:抢抓新机遇,争创新优势,谋求新发展,再现新作为!
衷心祝愿全国党校系统:沿着《春潮》一样红色的足迹,同心同向,携手同航,美好的明天更加辉煌!
作者:李家武(1962-),笔名佳茹(号称襄阳作派),男,汉族,大学毕业,中共党员,湖北襄阳人。系襄阳市史志研究中心退休干部、襄阳市中共党史学会原副秘书长(2015年2月晋升副处级);中国作家库认证作家、《杨柳岸文学网》特邀编审作家、《中红网》专栏作家;中国智慧乡村研究院(香港)秘书长、北京智慧乡村创新信息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建设智慧乡村倡导者、智慧乡村研究院创始人之一。曾出版专著《岁寒知松柏》(新闻秘书文学作品集)一书(约35万字);正编著待出版《岁寒知松柏》(新时代报刊网作品集)一书(约35万字)。全国各级报刊网发表作品500多篇(首)。其中《不忘初心始于“慎独”》《差距是发展空间》《思想力量无穷尽》等10多篇政论性文章,被求是杂志·《求是网》、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刊发;《家依东津鹿门寺》《红色基因虔于心》《襄阳的夜晚》等10多篇文学作品,荣获全国性文学大赛一等奖。
邮编:441000
联系地址: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新街11号
邮寄单位:襄阳市史志研究中心
联系电话:18516832058(北京)15872202508(湖北)
邮箱:13396117851@163.com
上一篇: 伤痕
下一篇: 党校科研要向新型智库转型
评论[3条]
更多>同时,相继得到了时任湖北省委常委兼襄阳市委书记、襄阳市政府市长和湖北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襄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党校校长的批示,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