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节李氏一门五进士的故事
在我国北宋时期,是一个崇文的时代,这个时期的夔州,就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奉节正德年间的夔州府志第九卷《科贡》上清晰的记载着,奉节人李裳、李袭、李公京、李公奕、李茂五人相继登科,祖孙三代,同门五进士的史实。这在涪州的白鹤梁题刻上,我们还能找到当年奉节李氏“五桂”的实物印证。
然而,在浩瀚的历史汪洋中,这五位杰出奉节人物的具体记载,随着“八大王洗四川”而消失殆尽,我们只能从李氏家谱和民间口传的故事中寻得一点点蛛丝马迹,现整理出来几个小故事,供我们缅怀。
公元605年,隋朝首开进士科,视为科举的开端。隋、唐时,进士科是常科,考取又最难,故此最为尊贵,地位亦成为各科之首。到了宋代,进士一律要经过由皇帝主持的“殿试”决定名次。后来殿试分录取考生为三等称三甲。一甲三人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称“进士及第”。二甲若干(清朝时一般为七人),称“进士出身”。三甲称“同进士出身”。通常所说的位列三甲,就是指以上三甲。三甲者为“进士”。所以奉节李氏,同门五进士更是难得,也为奉节在科考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话说夔州府城内有一望族李家,家族的封地田课遍布大江南北,当时的欧营村就是李氏家族所有。夔府李家两兄弟,一个叫李裳,一个叫李袭,兄弟二人都是饱学的夔州士子。
宋政和元年,也就是公元1111年春(民间叫做光棍年),李氏兄弟二人欲从夔府东路驿道赴京赶考,二人来到了青莲铺,知这是当年“李太白”居住过的地方,同为李姓,太白却不能参与殿试,李裳兄弟却有机会参与“科考”,决定在此住宿一夜后再赶路。
兄弟二人各住一间房,各自在灯下温习功课,夜深人静,传来了敲门声。李裳一开门,见门外站着一个女子,二十岁上下,十分标致。李裳问:“夜已深了,请问娘子来这里有什么事?”
那女子不好意思,脸一扭,伸出左手心给李裳看。张孝祥一看,那手心里有“欲觅人间种”五个字,当即明白了她的来意,连忙说:“小生是儒门子弟,幼读诗书。圣人说过‘非礼勿行’,小生不敢违背圣人教导,不能从命。”
那女子赶紧解释:“我家主人家财万贯,可就是膝下无子,没人继承家业。我想借相公的种子,顶住李家的门楼,并没有恶意。我是他家小妾,是受主人的差遣来的,如果相公不肯,奴家怎么向主人交差呢?”
李裳说:“这个容易。”然后请那女子伸出右手来,在她的右手心写了“难欺天上神”五个字,叫她回去交差。
那女子非常不情愿的离开了房间,转身径直向李袭的房间走去,李裳看着她的身影,摇头叹息,便关了门窗休息。
第二天天没亮,李裳就收拾好行囊,便去扣弟弟李袭的门,叫他快快启程,哪知这弟弟李袭,因没有拒绝那位女子的要求,居然“巫山云雨”了一个夜晚。过了很久,房间里传出弟弟李袭的声音,“兄长,你先去吧,我下次再参加考试”,
李裳听了,非常生气的离开了。离开时为弟弟李袭留下了一首诗:
苦读出夔关。细雨微风拂面寒。
水性杨花青草岸,难言。
只在人心咫尺间。
酒饮盏须乾。莫道浮生似等闲。
谁知逆理天下事,何解。
不登泰山却巫山。
李袭在温柔乡度过几个日夜后,才起床看见哥哥留个他的诗句,心中开始懊悔,决心回到家中再次备考。几个月后,李裳高中进士,衣锦还乡,李袭羞愧难当,于是就更加发奋的读书,后来也考中了进士。
上一篇: 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下一篇: 祭奠.屈原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