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儿时娃娃书与敞电影
犹记儿时娃娃书和敞电影
前 方
娃娃书,就是小人书,连环画。它浅显易懂,言简意赅,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小孩看,大人也看。小人书,大教益,红极一时,广读畅销,成为一代奇观,世纪经典。
娃娃书不外乎画图版和电影版,自然就关乎娃娃书与电影,娃娃书配电影,相映成趣,相得益彰,看娃娃书与看电影,动静结合,优势互补。我儿时的梦想,就是书店营业员或电影放映员,近水楼台,能够天天免费看好多好看的图书或电影。
我是一个“双虫”身份和“双虫”人格的少年——“跟屁虫”“小书虫”。看花钱的娃娃书,看不花钱的“跑电影”“敞电影”,看电影,村上年轻人是“领头羊”、急先锋,我们小不点儿“甩尾巴”“跟屁虫”,紧步后尘,看娃娃书不光是“小书虫”的专利,大人们也来借光沾光,抢“香饽饽”。于是看娃娃书与看电影成了我们的自发自觉行为,趋之若鹜,如饥似渴,废寝忘食。
至于买娃娃书资金来源,勤劳为本,生财有道,自寻门路,自筹本钱,养蚕、挖半夏、割牛草、挖树兜、捡废品、拨知了壳、扒地乌龟等卖钱和攒零花钱,牙缝里挤食、捏着肚子饿,白日赔血本搭车不远几十里上百里上县城买书,晚上花大气力徒步跑十里八里看电影,虽免不了因消息不灵而白跑一趟。那时的人之所以如此痴迷,只因生活单调,精神贫乏,更多更主要的是打发无聊,填补空虚,充实生活,寻求乐趣。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连环画创作呈现出空前繁荣的鼎盛局面。娃娃书、小人书成为大人书、大众书,连环画就好比现在的连续剧、娱乐片。连环画有依据书本内容改编绘制,有电影剧照选编影印,令人如获至宝,爱不释手。上课看,下课看,吃饭看,走路看,睡觉看,解手看,上课桌子底下偷摸看,下课课间休息抽空看,吃饭看喂到鼻子里,走路看撞在树干上,上床耗尽煤油熏烟看,上茅坑蹲麻腿脚闻臭看。偷工摸空,见缝插针。
娃娃书题材多样,内容丰富,现代和当代,国内与国外,有战争题材、农村题材,有烽火年代、和平时期,有英雄人物、模范人物,有少年英雄、战斗英雄,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有革命故事、励志故事等等。在那“破旧立新”时期,有些“违禁”,有些“不宜”,尤其是一些古典名著,没能公开出版发行,无连环画面世,偶有坊间私藏传阅,而凤毛麟角,一书难求。
那时娃娃书、电影吃香抢手,“样板戏”走红,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这些“样板戏”大多出版过电影版连环画,有现代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龙江颂》《杜鹃山》《平原作战》《沂蒙颂》等,还有歌剧《白毛女》、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毫无疑问,“样板戏”连环画是当时电影版中最有价值最有影响最有意义的娃娃书。
说到连环画,必须说到电影,相当于今天的一个纸质版,一个“电子版”,二者一静一动,一箭双雕,一举两得。看露天电影,我们习惯叫看“敞电影”,一是放映场地空敞,二是免费众人敞看。不看白不看,看了不白看,一有风吹草动,大伙蠢蠢欲动。平日竖起耳朵,打探消息,一旦获知,奔走相告,欢天喜地。
敞电影往往选生产队禾场,或大队部学校操场,左右栽两根电影竿子(竹篙),前后拉几根绳子,扯一面银幕。放映场水泄不通,人头攒动,像过年过节似的,人们尽享难得的文化盛典,娱乐大餐。小孩儿没瞌睡,由大人顶肩上头上,屁股撅得高高的,脑袋揪得长长的,眼睛瞪得圆圆的,嘴巴张得大大的,似有所获,定有所乐。中间的坐着,前面的蹲者,后面的站着,再后面的站凳子,还有爬上禾场马车、柴垛的,或骑驾操场篮球架、树丫杈的。近水楼台先得月,本村近邻搬来凳子,早早在场等候,抢坐放映机周围,那可是难得的“嘉宾席”“头等座”,令人瞩目,令人羡慕。还尽享目睹放映员换片,耳闻放映员解说的优待,远道来迟的不得已委曲求全,退而求次,只得站银幕背面看“反电影”,自然影像和字幕都是相反的。露天电影,流动放映员,村里出钱,观众白看,我们儿时的美好梦想,就是当一名电影放映员,那可是个个羡慕人人向往的职业和差事,天天能看电影,看新片看好片。
有道是白跑不枉然,不跑不心甘。有国产电影《奇袭白虎团 》《儿女英雄传》,大伙儿自我解嘲称“白跑英雄传(转)”,《多瑙河之波》成了“多恼火之波(奔波)”。那时候通讯全无,信息闭塞,无非是口耳相传,道听途说,但大伙儿听风说风,听雨是雨,即使消息不可靠,传闻变走样,虽然空跑一趟,白转一圈,不到黄河心不死,眼见为实啊。尤其是炎炎夏夜,暑热难耐,看电影、乘凉一举两得,何等享受!
还有一部朝鲜影片《看不见的战线》,大伙儿无奈叫它“看不见的电影”,一是有跑空,二是效果差,不是断电(汽油机发电)断片(胶片),就是像“翻花连子”无图像。
国内娃娃书及影片,有反映英雄人物的,如小英雄《鸡毛信》《刘胡兰》《王二小》《小兵张嘎》《小英雄雨来》《闪闪的红星》《草原英雄小姐妹》,如人民英雄《赵一曼》《董存瑞》《红岩》《江姐》《欧阳海之歌》《钢铁战士麦贤德》,如国际主义战士《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黄继光》《邱少云》,有反映模范人物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雷锋的故事》《铁人王进喜》《霓虹灯下的哨兵》《南京路上好八连》。
大多是战争题材,抗击外来侵略的《林则徐》《甲午风云》,早期革命的《夏明翰》《红旗谱》《青春之歌》《早春二月》《七十二家房客》,抗日战争的《铁道游击队》《平原游击队》《敌后武工队》《地道战》《地雷战》《大刀记》《平原枪声》《平原作战》《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野火春风斗古城》《新儿女英雄传》《吕梁英雄传》《狼牙山五壮士》《一江春水向东流》《烈火中永生》(根据《红岩》改编)《永不消逝的电波》《血战台儿庄》《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山乡风云录》,国内革命战争、解放战争的《李家庄的变迁》《冰山上的来客》《八一风暴》《渡江侦察记》《南征北战》《难忘的战斗》《保密局的枪声》《红岩》《黎明的河边》《林海雪原》《保卫延安》,抗美援朝的《奇袭》《打击侵略者》《激战无名川》《火烧邱少云》(《根据《我的战友邱少云》改编)《上甘岭》《英雄儿女》《长空雄鹰》,现代战争捍卫国家主权,保卫领土完整的《南海风云》《西沙儿女》。农村题材《白毛女》《暴风骤雨》《山乡巨变》《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青松岭》《槐树庄》《金光大道》《艳阳天》《三里湾》《创业史》《春苗》《红雨》,工业题材《火红的年代》《创业》,少数民族题材的《刘三姐》《五朵金花》,少儿题材《向阳院的故事》《小螺号》,动画片和木偶片《半夜鸡叫》《小号手》《小八路》,纪录片《罪恶的收租院》《红旗渠》。
国外影片配娃娃书的也不少,前苏联电《列宁在十月》《列宁在一九一八》《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静静的顿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朝鲜影片《卖花姑娘》《看不见的战线》《鲜花盛开的村庄》,南斯拉夫影片《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黎明前到达》,阿尔巴尼亚影片《海岸风雷》《第八个是铜像》,罗马尼亚影片《多瑙河之波》,日本影片《迎春花》,法国科幻片《海底两万里》。
娃娃书与老电影,一段尘封的往事,一代美好的记忆,愉悦身心,伴随成长。
(原载《竟陵风》杂志)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