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里流淌的涅槃
楼下紧邻的学校又延迟开学了(受疫情突袭影响),听着早已快忘记的朗朗读书声,细想自己走出初中课堂已经40多年,虽说对读书声不陌生,但内心活动却已是老气横秋,抑或只能用乡音无改鬓毛衰自诩自己的余生了。
一直以来,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让耳茧增厚了一层又一层。苦于若干年前,自己在家乡的山沟里上学,也没有哪位教书育人的老师提及到知识改变命运,只是朴素的甚至对那些不好好读书的淘气孩子,扯着耳朵说:不好好读书,长大掏炭咯呀。这种掏心窝子说的话,说明老师是为每一个孩子的好,是对每一位学生负责的,我想应该是对知识改变命运的诠释吧。当然,也有老师设身处地地对学生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可离开没有烦忧的学堂,步入社会后才惊讶发现,原来存在于我们生活的不同时期,不同年代背景下,真的是不读书万万不能啊。
亲戚的孩子到了上小学年龄,我记得我们读小学时,因为只有一所子弟学校,也就没听说过择校。但亲戚家的孩子便不同了,她是生在城市的孩子,比起我们那会,应该说教育资源犹如满汉全席太丰盛了,可想配置教育资源的优劣,真的是顶呱呱没的说。但现实摆在面前的是,大人们颇于奔命地为孩子们入学,要选择自认为代表城市形象的好的学校。
相对于我们这些过来人而言,换句话说就是普通是再不能普通的家长,非要挤得头破血流,求人落人情。为的是给孩子选一个好的小学。作为家长,我对所有为孩子忙碌的家长没有异议。因为大人就是为孩子活着,这也许是目前所有家长们的共同感言,我也不例外。但是,问询过几个好友,他们一致表态,择校要花费不少的钱财。于是,我不禁冲动地发问:钱真的能通神吗?
近期偶读一篇某大城市的孩子,给家长留下的一份遗书。至于是不是真实版的,我也没有调查取证的渠道,权当是一个孩子留给所有家长的振聋发聩的呼喊吧。遗书里说到,爸爸妈妈,我不能成为你们的骄傲了,因为我活的挺累,从睁眼到睡觉,每天面对着你们要好好学习,考高分,考名牌大学,甚至喋喋不休唠叨着光宗耀祖等等无休止的话题。尤其每天啥也不让参加家里的劳动,除了读书、做题、考试,好像我们生下来就是被颐指气使的读书考试工具。我真的好累,也许另一个世界真的是有些人要找的归宿,最终孩子自杀了,我想着应该是一出家庭悲剧。透过这起悲剧,我想到最多的是时下教育缺失了心理教育。我不想说学校老师,只是觉得家长叠加给孩子身上的家庭压力,早已经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再者老师教育学生时,只从考试成绩上,班级要拿的名次上做足了功课。恰恰忘记了老祖宗那句最朴实的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生命中另类的寄予教诲。每个家庭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成才,这是不争的事实。于是,择校、陪读,甚至离开自己的居家生活,为了在外读书的孩子,租房至学校的临近地,有的最不可让人想象的原因是,孩子从小到大没洗过袜子,家长难,孩子也难,其实孩子们真的活得挺难。
无意中读到一篇陈独秀先生的短文《偶像破坏论》,突然觉得对我们读书和生活借鉴一下,真的有用。文章中有一段话这用写道:泥塑木雕的偶像,本来是无用的东西,只因为有人尊重他,崇拜他,对他烧香磕头,说他灵验,于是乡愚无知的人,迷信这些人造的偶像真有赏善罚恶之权,有时便不敢作恶,似乎这偶像很有用。但是偶像这种用处,不过是迷信的人自己骗自己,非是偶像自身真有什么能力。这种偶像倘不破坏,人间永远只有自己骗自己的迷信,没有真实合理的信仰,岂不可怜!
......
曾记北大校长谆谆教诲北大的学子,要正确认识自己,北大不仅出高尖人才,也出卖猪肉的,甚至也出凭能力打工的。这是不是对教育误区需要改革的挑战,我不敢妄言。但是为一个刚准备入学的孩子,准备花费不菲的钱财进行择校,我不苟同。至少我认为,这是家长传统的素质教育里。始终摆不脱骨髓里期待孩子凤凰涅槃的最原始的传动力。
上一篇: 时代呼唤人民艺术家
下一篇: 他没有拜倒石榴裙子之下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