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悲喜录
扶贫脱困,脱贫致富,是为扫清小康路上一个也不掉队的障碍,进行的一次深层次变革。实施精准帮扶,通过就业、异地、教育、医疗、保障兜底等系列举措,让政策红利安家落户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心中,让他们实实在在享受国家地方党委政府的贴心暖心服务,确实体现了惠民利民造福于民的宏大工程,带给他们看得见摸的着的实惠。
在赵北长城以北,有一个我从小就听到的国家级贫困县。10多年前,由于该县党政一班人,紧抓发展机遇,抢抓市场经营领域,充分利用当地蕴藏的资源,参与市场竞争,综合经济一跃而起,消费实力显著增加,顺利摘掉了戴在几代人头上的国家级贫困县这顶愁帽,并以焕然一新的城市建设软硬环境改善,提升着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改变着农村人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传统生活。更由于适时引进工矿企业扎根落地,年轻的一代农人,没有进城打工谋生,恰恰是留村的村民,成为工矿企业的新生业态,不仅有了稳定的打工收入,而且还有了不误农时的耕作收获,被冠之以有双重身份的新型产业工人,活跃在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主战场阵地,显现出强大的活力。
斗转星移,随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脱贫攻坚战、脱贫收官年的战略布局,大批扶贫干部进村蹲点,全国形成五级书记抓脱贫的纵深态势,而伴随脱贫驻村工作队的有效参与。入户普查、精准识别、建档立卡一系列能够通过大数据比对的真实资料至下而上,在规定期限的时间节点上,全部入库。经过卫星遥感通讯定位,每一户都被国家扶贫办实时掌握。最直接的平台,可以让督导检查工作人员不用当地干部群众引领,切实利用定位系统,开门纳谏,入户倾听民众最真实的诉求反映。方便督察人员查阅明白卡,摸清所有贫困家庭的底数,让信息多跑腿成为了分析研判的主要利器,正是有此大规模的投入和各项产业收益等帮扶,该县又一次顺利摘掉自治区级贫困县的愁帽,实现了凤凰涅槃般蜕变。
站在建档立卡贫困户栓小过去低矮的院落,看着享受到政策性安置的新居,相比低矮的土房,真可谓鹤立鸡群。这位独居的神经病病人,因病识别为贫困户,村委会为防止该病人发病时侵袭到他的老母亲,给他的母亲分配到远离他的幸福院定居。栓小只能自己在特定的比较熟悉的老屋,度着自己孤独是晚年。有时他独自爬到门前的山顶上,一坐就是一个上午或一个下午,欣赏着蓝天白云。2018年,他用养老金、低保金和村委会分配的资产收益分红积攒下的钱,买了辆轻便三轮车,为的是出行方便。当他不犯病的时候,他自己驾驶着三轮车走出山沟,到原撤乡并镇前的老镇上,买回自己的口粮以及自己喜欢的零食。不过,让驻村工作队辛酸的是,这种其他方面无任何毛病的人。在精准脱贫后,不可能靠打工添补收入,真的是人生的一种悲哀。
其实,农村人与城里人都一样,最怕的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目前,农民虽然有新农合医疗保险。但住院治疗才可保险费用的现状,让一些靠常年吃药维持身体的老人,只能选择药店自费购药,也是收入的支出刚需。
建档立卡贫困户西为、占海两家,都是其中1人长期每天用药的病号,而基本确定为大病的两家人,为改善治疗购药条件,还不能久居村里。无奈的两家,都租住于县城或市区,种地肯定无望。而可怜的耕地又形不成大面积用于土地流转,只得在身体力行的情况下,点种一些土豆、荞麦类“皮实”农作物,算是对眷恋土地的回报,不愿意看着土地撂荒。
君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的,自然地农耕条件让农民在感受着他们有医疗保障的状态下,算是给他们吃了定心丸。但长期用药治疗只是一种维持,也许他们的病无法治愈,可每个人渴盼改善医疗环境,享受医疗服务的生命动力,让许多人还是选择了远离落后的村落,租房到县城市里的模式。有人说是眼界格局。细思,还有传统的观念,就是有病乱求医,城里看病总觉得比乡下有底。现实中的现实,是每个人无法逾越的鸿沟,是真实的原始的心理反应。
过去大集体时养过羊放过羊的建档立卡户华子,看着每天老伴吃药用药的刚性支出。在得知脱贫攻坚中发展养殖业,可以得到政策帮扶资金的支持后,一下子又泛起养羊的活络思维。“智”“志”双扶不仅对年轻人有广阔的舞台,而且对能够力所能及的有愿望的贫困户,也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于是,华子主动找到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提出想靠养羊政策的帮扶,实现家庭增加收入。经会议表决,上级部门通过,这项脱贫补充举措可以实施。华子一次性购入7只发育良好的种羊,在他悉心照料喂养下。来年开春,就带来可喜的数字变化,原来的7只羊,变成了14只羊。喜上眉梢的华子逢人便说,原来老人们常说,家有千万,四条腿的不算。可我养的羊按这样的繁育速度,也可以是子子孙孙,无穷尽也。这下的脱贫巩固成效,在小康致富的路上,我们家不可能再拖村委和驻村工作队的后腿。
还有已经去世的建档立卡户侯祥老人,他们家倾全力并在资金还有短缺,通过信用社借贷购买的羊群,更收到了家庭经济收入的全方位补充,已经完全由只想通过政策补贴买羊,变成了养羊专业户。而且侯祥老人的孩子,还不误在临近的矿上打工,这一举两得的收入,真可谓柳暗花明又一村。
建档立卡户二娃子、宝小子除正常享受国家政策红利外,为防止出现边缘户返贫,村委又安排他们公益岗位,彻底夯实筑牢了脱贫成效,使脱贫攻坚收官年在这个点提前落地开花结果。
要想富先修路已经成为过去农民渴盼的历史。现今的农村都是村村通公路,户户连公路的网络大循环。为加快村集体经济项目建设步伐,一座集中药材收购、仓储、物流、配送、电商和农牧民工返乡创业孵化基地已经建成开始运营,农牧民工种养殖技能培训基地也已安家落户,而伴随着脱贫成果。又一个村集体经济项目黄芪切片加工厂,联合懂经营善管理的较大型药材企业联合参与经营运作,尤其在2020年防控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后,及时组织复工复产,短短两个月,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余万元。
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脱真贫。一幅幅振兴美丽乡村的画卷已经徐徐铺开。站在过去荒芜的,兔子不拉屎的山坡上,作为有幸与同事参与脱贫攻坚战(不在序列)的一员,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是啊!原来老辈人一直说的贫困县,终于用几代人不息的奋进汗水,换来今天的脱贫成果。回想起来,犹如做梦。但这一回的脱贫致富梦是真梦,而且是梦想成真的梦。
黎明的钟表叫醒我的入眠。当我跨上相机,从幸福院缓缓爬上北面的山丘。看霞光从东方破晓而出,看一轮红日山脊滚圆喷出。我为活在新时代的农民感到由衷的高兴,更为那些奋战在基层一线的扶贫干部振臂欢呼。是啊!一个农耕大国在世界的庄严承诺,在我们这代人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证实。于是,我由不住想到一句经典,任何困难在我们面前都会畏缩,*,共产党人绝对在所有的困难面前无往而不胜……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