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其他   

闲谈“市长热线” 

作者:郄补泉 阅读:669 次更新:2022-05-21 举报

 网络时代,可以说每天有大量的新闻充斥人的眼球。那么,什么是新闻?什么是新闻事件?什么是新闻背景案件?特别需要慧眼甑别,更需要阅读新闻的人打破“千里眼顺风耳”的传统局限,在新时代的环境下,掌握新技术、新科技,步入新领域。

 现今,估计各地都开通了“市长热线”“市长信箱”,甚至利用网络平台开设了“市长与群众面对面”等等绿色畅通渠道,目的是方便老百姓直视问题,合理解决诉求。尤其不知从何时起,领导大接访和媒体公布各部门领导接访时间,也着实处理了一大批日积月累、久拖不决的难题。

 本人没打过“市长热线”,也不清楚“市长热线”到底需要打入热线的人反映什么问题?最主要有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横亘于心,那就是打“市长热线”的人是不是被冠以“告状”身份,会不会被有关部门以“刁民”身份记录备案。 当代人处世都喜欢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于是,每天往返两点一线,成习惯定式。下班后,休息时,打开原本关心的新闻频道,忽然间,感觉自己落伍的即将变成上古人类。不是自认为清高,是总觉得与现代人不合节怕,以至于胡乱拿着遥控器寻找自己喜欢的剧目。可能由于年龄使然,反正就觉得不管用什么方式方法,能打死日寇的节目是最爱。管他手撕、弹弓打、掌劈等那么多虚构的镜头,都余兴未尽地直呼过瘾。 幻想“市长热线”能够真正办到老百姓心里的念头从来没褪减过,也乐意听打过“市长热线”的人胡侃,至于他反映的问题得没得到解决,没有细追。但在我心里还有一个孤疑,那就是“市长热线”不如“天气预报”准。

 一座城市的标志性功绩,总离不开书记和市长的影子,菜紧缺了、热不够用了、下水道堵了、环境污染了、上访人群聚集了......最高行政长官出面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万事皆无了。于是,各路媒体争相发布新闻报道,书记、市长有名了,城市发展了,但老百姓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哪能称其为事呢? 有投诉,打市长热线。服务部门,尤其面对群众直接服务的窗口工作人员遭殃了,具体到遭殃到什么程度?连喝口水、入个厕、口语生硬等等,都一股脑成为“市长热线”接待,而且要求必须反馈的问题。有时我也纳闷,是不市长热线热衷于这类型反映问题的人,还是“市长热线”是虚开的,解决不了根本大事呢?

 大事,触及敏感的大事,往往打不进“市长热线”,即使打进去了,反映的事基本上都石沉大海,是不是接线员压根没给登记。我不知,只知道一位老兄曾经说打进了市长热线,当提及何时能实现工作待遇的“同工同酬”时,得到的回音是嘟嘟嘟......直至该老兄已去马克思那里报道了,也没等到答复。

 至于“市长热线”的设立,是不是一窝蜂而上的工程,权且不提,其实就热线本身初衷,还是想贴近百姓实际,切实为解决老百姓的诉求问题设立的。因为地方行政长官的市长,是一个所在地最大的父母官啊! 许多年前,曾经有过不找市长找市场的经济运营模块,说的是企业自主经营遇困难想办法,为政府分忧,为市长解难。改革开放搞活四十年的今天,重新理性认识“市长热线”,本人觉得应该退出舞台。

 目前,大数据信息时代的到来与匹配,不需要市长热线倾听鸡毛蒜皮的窗口服务是不作为、慢作为的问题,而是需深层次研判某些大领域上的问题是否制定时出了偏差,有失公允。最关键和急需处理的是,宏观调整改善市场所需所求所盼的大事。如就业问题、医疗问题、养老问题、返贫问题、精准脱贫等一系列涉及民生和政治密不可分的大政方针的执行问题,即执行力和落实力的问题。非接一些反映投诉窗口服务,也无所谓大都是口语质量问题的解决。如果热线热到这样的效能,真不如拆掉热线为好!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