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过年不回家
【散文】今年过年不回家
柯杨宗
腊月的夜,总有一缕说不清,道不明的乡愁,缠绕在梦里。举头遥望星空的那一钩相思月,忽然想起白居易的那句“岁暮纷多思,天涯渺未归”的千古佳句,正切合了此刻的思乡心情。
因受新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为了减少春节期间的人员流动,有效阻断疫情的传播,最近,各地政府都在动员和鼓励“就地过年”。作为一名党员和企业的管理干部,更应该要积极响应,率先垂范。所以,我便早早地决定:今年过年不回家。
过年不回家,但思乡之情却越过千山万水,牵着我的梦,带着我的情,拥着我的爱,回到那遥远的小山村。
虽然离开家乡20余载,但对家乡的那份情,却象年夜饭上的那杯浓烈的酒,更加香醇。那浓浓的年味,那稠稠的乡情,那过年的喜庆,那拜年的礼节……,一幕幕地又呈现在眼前,即使那些已经久远,但却一直在我心底那乡情的一角,悄悄地绽放。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杀年猪”。那时候,乡下几乎家家都养猪,很多人家都是等到过年之前来宰杀,这样也就能过一上“富足”的年。
“杀年猪”也是有讲究的,必须“一刀见红”,喻意着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记得一个大队只有一两个“杀猪匠”,由于“杀年猪”的人家很多,因此要提前预约排队来确定“杀年猪”的时间。到了谁家“杀年猪”,都要请来好几个人帮忙,遇到猪很肥壮的,没有力气是很难逮得住的。杀猪时,胆小的孩子会躲得远远的,不敢去看,直到听不见猪那声嘶力竭的吼叫后,才会凑到跟前来。
待年猪打理干净后,村子里那些没有“杀年猪”的人家,都会过来称过年的猪肉。有钱的当时就给钱,没钱的就先记着账,等有钱的时候再付清。由此可见,邻里的关系还是非常和善融洽的。
“杀年猪”还有重要的一环,那就是请左邻右舍的乡里乡亲们来吃“杀猪饭”,虽然请的都是大人们,但小孩往往也会来蹭一顿“油水”的。能吃上一两块大肥肉,那就是最惬意不过了。因为,那年头,一年也难得吃上几回猪肉的。
老家过年,最重要的还要给长辈和亲戚拜年的,这是老家过年最质朴的传统礼节。每年的大年初一,都要在父亲的带领下,我和弟弟、妹妹,跟着哥哥、姐姐们一起,去到村子里的长辈家里拜年。拜年是很有讲究的,要给长辈子鞠躬行礼。听说以前还要行跪拜礼的,但自从我记事就没有再见过过年行跪拜礼了。拜年时,要向长辈问好,说一些祝福的话。如果不会说或不好意思说,就对长辈笑笑,以示敬意。这时,父亲会打圆场说:“看这孩子真不懂事,拜年也不说话。”长辈一定会说:“没事没事,说不说都无所谓,来看我就行了。”边说边抓一把糖果(也就是家里自制的山芋糖、甘蔗糖等),分给几个小孩。那时候农村很穷,也没有红包。
有时,到亲戚家拜年,也会被留下来吃饭的。如果人多,小孩一般是不到席上坐的,在边上盛一碗饭,夹点菜去吃的。大人们坐席也是很有讲究的,主人和长辈没有入座,一般是不能先坐下的。而且,位置也不能乱坐,最安全的就往下席入座,否则弄不好就是“失礼节”了。如果主人拉你往上席入座,你也要再三谦让,这样才显得有礼数。
吃饭的时候,也不能随便动筷子的。“碗头鱼”是绝对不能吃的,只是摆着做做样子的。大荤的菜也尽量少吃,那个年代,家家都很穷,一碗荤菜要从大年三十,一直保留到二月初二的,只有家里来客人了,才会端到桌子上摆一下。敬酒也要懂规矩,要先敬长辈,再到晚辈,依次敬酒。敬酒时要站起来敬,坐着敬酒就是没礼貌。大人们喝酒一般都是很尽兴的,有时还会划起“酒拳”,声音会在村里传得很远很远,盖过村子边上那条小河的潺潺流水声。
离开老家很多年,自从父母去世后,也没有回老家过年了。但对老家过年的记忆,却深深地根植于我的心中。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快速发展,村里很多年轻人都已经入住城镇了,村里的年味也逐渐平淡了很多。
不过,现在早已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回不回家过年,通过视频连线,都能体验到家乡那熟悉的年味。“网上拜年”的新风,也如一阵阵春风,吹开了迎春的花朵……
评论[0条]
更多>